



1、周三,上证指数报3161.84点,下跌0.24%,成交额3092.49亿。深证成指报11439.44点,下跌0.59%,成交额4326.01亿。创业板指报2445.97点,下跌1.13%,成交额1387.82亿。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800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合计7418.5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4亿。盘面上,煤炭、油气、托育服务、培育钻石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复合集流体、信创、零售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76.14亿元,连续6个交易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8.2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7.91亿元。
2、周三,恒生指数涨0.49%,报21436.0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25%,报4547.12点。国企指数涨0.65%,报7310.92点。煤炭股、电池股涨幅居前,天能动力涨超10%,兖矿能源涨近9%,中煤能源、中国神华涨超4%。电力股、餐饮股走低,海底捞、华润电力跌超5%。热门科技股涨跌不一,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蔚来涨超3%;小鹏汽车、美团、阿里健康跌超2%。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9.7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3.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3.62亿港元。
3、截至1月1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63家,当日新增1家。总市值2147.84亿元,成交金额3.36亿元。
4、两市融资余额:截至1月10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649.9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7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62.1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18亿元;两市合计14512.0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47亿元。

1、A股冲高回落,市场交投略为清淡,超3800只个股下跌;半导体、信创、新能源车、零售、白酒题材出现调整,煤炭、保险逆势上涨,市场萎靡之际资金抱团高位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24%报3161.84点,深证成指跌0.59%,创业板指跌1.13%,科创50指数跌1.65%,万得全A跌0.49%,万得双创跌1.2%;市场成交额7421.9亿元。北向资金实际净买入超76亿元,连续6日累计加仓超410亿元,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获净买入8.92亿元、4.61亿元、4.29亿元。
2、港股早盘高位震荡,尾盘快速走弱,恒生指数收盘涨0.49%报21436.0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25%,恒生国企指数涨0.65%。大市成交1658.4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9.72亿港元,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3.39亿港元。煤炭、汽车、医药股涨幅居前。科技股分化,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均创半年新高。消费股走软,周黑鸭大跌23%。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收盘跌0.35%。
3、北交所近日连续出现新股发行价调至每股净资产附近的情况。接近监管层人士处透露,北交所新股调整发行底价到每股净资产水平,主要是为了增大新股发行询价的空间,让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从而完善北交所市场新股的估值定价机制。
4、多家百亿私募表示,在新一年宏观经济复苏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之下,未来股市有望迎来较大估值修复机会。债市在“股债估值差异较大”环境下,中短端利率债品种预计有一定配置价值,“高等级高流动性”的信用债相对更值得看好。2023年楼市预计有所复苏,但实质性回暖幅度仍待观察;考虑到2023年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全年商品资产的走向预计相对复杂。
5、证监会同意通达海、涛涛车业创业板IPO注册。科创板上市委公告,必贝特首发获通过,威迈斯、誉辰智能首发1月18日上会。
6、据经济参考报,公募基金正在掀起参与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热潮。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旗下的50余只产品成功获配上市公司定增发行,其中大消费、基础化工等领域受到重点关注。展望2023年,不少机构预计,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定增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增长。作为“嗅觉”敏锐的公募机构,2023年在定增项目参与上或更加密集。
7、据经济参考报,2023年开年以来,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并购公告,A股市场不仅出现首例“A吃A”案例,还出现了首单跨境并购案。截至1月11日,已有近60家公司发布并购公告。业内人士预计,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跨境并购市场,2023年并购交易将更加活跃。
8、据证券时报,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作为中介机构的证券公司融资需求不断提升。上市券商频繁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进行“补血”,募集资金则大多投向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及投资交易业务等,同时,多家未上市券商正在积极筹备IPO,通过资本市场扩充实力。
9、据证券时报,A股2022年报披露将自今年2月拉开帷幕。伴随年报季渐近,一批绩优与绩差公司先行揭面。目前,披露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公司近两百家,其中近八成公司预喜,预喜公司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业绩主线正在成为市场焦点。1月11日,多只年报预增股大涨,其中电子城、东尼电子周内已斩获三连板。
10、证券时报日前开展了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对于2023年的市场行情,参与调查的保险投资官普遍持中性或乐观态度,多达72%的保险投资官认为今年的投资前景“比较乐观”。战术配置上,保险投资官表示最有意愿增配股票、股基,基础设施以及债券、股权投资等。投资官普遍认为,A股目前估值较低或位于底部,并一致看好2023年A股投资机会,关注消费、科技、新能源、医疗板块机会。
11、“天价锂矿”斯诺威重整现新进展。宁德时代作为重整投资人,抛出逾64亿元重整计划草案。其中,16.4亿元用于全额清偿重整计划规定支付的破产费用并清偿各债权;48亿元作为补偿金,对斯诺威出资人(或其股权继受人)同比例补偿。
12、光伏圈又见奇事,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在朋友圈透露订单规模,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遵守的规定。与此同时,中信建投电新首席分析师朱钥公司就组件成本直接做起“朋友圈调研”,庄英宏则直接回应成本情况,并表示“求推荐,支持。”
13、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麒麟电池预计将于今年一季度量产;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14、广汽埃安宣布,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影响,埃安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元-6000元不等。
15、航空工业集团再推重磅资产整合。中航电测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航空工业集团持有的成飞集团100%股权。资料显示,成飞集团总资产超过1500亿元,远超中航电测(截至去年9月30日为35.68亿元)。
16、中国海油上调产量目标和资本支出预算,2023年净产量目标为6.5-6.6亿桶油当量,资本支出预计达约1000亿元。2022年至2024年,全年股息支付率预计将不低于40%,绝对值不低于0.7港元/股(含税)。
17、亿纬锂能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31.96亿元-36.32亿元,同比增10%-25%;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25.47亿-28.02亿元,同比增0%-10%。
18、北方华创公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21亿-26亿元,同比增94.91%-141.32%。扣非后净利润预计19亿-24亿元,同比增135.52%-197.5%。
19、据港交所文件:摩根大通1月5日增持约4047万股美团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