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五,上证指数报3089.26点,上涨0.51%,成交额2503.56亿。深证成指报11015.99点,上涨0.18%,成交额3537.08亿。创业板指报2346.77点,下跌0.11%,成交额1080.02亿。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200只个股上涨。两市合计成交6040.6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67亿。盘面上,电商、web3.0、教育、手机游戏等板块涨幅居前,熊去氧胆酸、新冠特效药、医药商业、中船系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0.9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5.68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4.75亿元。
2、周五,恒生指数涨0.2%,报19781.41点,2022年累跌15.46%。恒生科技指数涨0.52%,报4128.79,2022年累跌27.19%。国企指数涨0.14%,报6704.94点。小米涨0.74%,2022年累跌42.12%;阿里巴巴涨0.82%,2022年累跌27.46%;腾讯控股跌0.36%,2022年累跌24.4%。中国海洋石油2022年累涨62.28%,中国神华2022年累涨48.8%;中国移动涨1.17%,2022年累涨22.72%。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0.14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5.04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5.10亿港元。
3、截至12月30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当日新增3家。总市值2110.29亿元,成交金额4.64亿元。
4、两市融资余额:截至12月2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667.6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87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56.8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24亿元;两市合计14524.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37亿元。

1、中信证券指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1月全年战略配置期和战术入场期叠加,在全国疫情“达峰”后,将开启关键的做多窗口,建议提高仓位,配置上由12月的均衡配置转向偏成长风格。
2、据经济参考报,A股市场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红盘收官。展望2023年,多家机构纷纷发表投资策略表示,压制市场的多重因素或将在2023年迎来拐点,A股盈利增速有望见底回升,当前估值在低位,预计市场将有整体性机会。
3、据目前已公告数据,近五个交易日期间,两市共34家上市公司被机构调研,其中共11家上市公司获超20家机构调研,5家上市公司获超50家机构调研;获调研次数前三的热门股为上海沿浦、罗莱生活、京新药业,参与调研的机构数依次为108、89、75。
4、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公司内部发出了一封《致全体恒大人的一封家书》,2023年是恒大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千方百计保交楼的关键年。我坚信,只要全体恒大人齐心协力、永不放弃,努力拼搏、苦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全面正常施工、恢复销售、恢复经营等各方面工作,我们一定能完成保交楼任务,一定能偿还各种债务、化解风险,一定能开启涅槃重生的新篇章。
5、从2022年全年券商金股成绩单来看,2022年各券商金股组合的收益率终究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据统计,在近50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的月度金股组合中,2022年全年收益率能跑赢上证指数的只有区区5家(1-12月上证指数下跌15.12%);近40家券商金股组合的年累计收益率为负值。
6、2022年是券商董事长密集变更之年,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家券商发生了董事长的变更,这还不包括董事、总经理等高管的变动。具体来看,券商董事长变动的原因较为多元,包括到龄退休、股权变化带来董事长变化,经济低迷之下,券商更换董事长寻求业绩起色等。
7、据券商中国,对于2023年,市场如何演绎,机会又将在哪里?投资者充满期待。近期,多位私募大佬相继对外发声,发表了2023年的年度策略。展望2023年,行业大佬们一致表示乐观,认为去年压制市场的因素都相继出现了转机,股市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8、据证券时报,展望2023年,A股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量将有望改善,市场也有望迎来更丰富多元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是来源于资金在多资产中的选择偏好,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实体经济对股票市场的需要,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锦上添花”行业,它们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如医疗养老、碳中和、战略性科技产业等成长性行业在经过近两年的扩产后,可能有一些新行业、新技术、细分行业还会有再融资的需求。二是“雪中送炭”行业,餐饮、酒店、旅游、航空等疫情受损行业,在疫情恢复之后,可能会迎来需求的爆发增长,这也会需要再融资、再扩大产能,以带来更好的利润。
9、据证券时报,2022年全年医药行业波动较大,上半年抗原、核酸检测板块走强,下半年新冠口服药、中药、防感抗疫类药物异军突起,其他板块则跟随大盘不温不火。展望2023年,政策边际缓和叠加集采影响减弱,创新药空间仍然被看好。
10、据第一财经,2022年,北向资金总流入量定格在900.2亿元,这仅是2021年近4000亿元北向资金流量的1/4不到。不过,去年四季度以来流入量显著加速,光是12月就贡献了350亿元,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催化剂。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尤其是在二季度之后复苏更趋明显,北向资金的流入量有可能会较2022年增加,外资有望成为全年额外的流动性亮点。
11、哪吒汽车2022年实现全系交付超15万台,同比增长118%。其中,哪吒V交付近10万台。长安深蓝2022年12月长安深蓝SL03交付量达到11650辆,环比增长42%。合创汽车2022年12月交付3134台,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突破20000台。创维汽车2022年12月共交付3116台, 其中海外出口1098台;2022年全年总销量21916台,同比增长255.72%。
12、滨江集团: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金额1539亿元;现金回笼全年完成690亿,比去年的683亿略有增加;在土地投资方面,滨江集团全年共斩获41宗,总投资金额733亿;滨江集团全年交付项目共计32个,其中杭州地区17个,其他城市15个。
13、比亚迪股份1月2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2万辆,去年同期9.39万辆;2022年累计销售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