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五,上证指数报3579.54点,下跌0.18%,成交额5028.91亿。深证成指报14343.65点,下跌0.6%,成交额7042.98亿。创业板指报3096.88点,下跌0.98%,成交额2649.77亿。两市合计成交12071.89亿。盘面上,新冠检测、油气开采、银行、钢铁、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前列,中药、盐湖提锂、种植业与林业、元宇宙等板块跌幅居前。
2、周五,恒生指数涨1.82%,报23493.38点。国企指数涨2.01%,报8231.28点。北向资金当日净卖出93.35亿。
3、截至1月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83家,当日新增0家。总市值2526.12亿元,成交金额15.97亿元。

1、上周,北向资金逆市加仓,一周净买入超60亿元。周内A股市场下跌,锂电、新能源车、光伏板块的大幅杀跌打压市场人气,而低估值房地产、金融板块则逆市反弹。尽管如此,1月7日北上资金仍净买入93.35亿元,一周净买入62.04亿元。机构认为,外资依旧看好A股市场的成长性。
2、开年连日大跌,以新能源投资见长的2021年度公募冠军崔宸龙管理的多只基金出现较大回撤。崔宸龙表示,从开年第一周的情况看,新能源板块在基本面优异的情况下,行业整体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杀估值已经是事实。
3、种种迹象表明,机构资金正在快速调仓。不少基金经理已改变打法,选择更均衡的投资策略,更为注重优质个股的选择。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择一赛道制胜的方式或将失效,未来需要自下而上寻找优质赛手,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4、开年机构调研不停歇,2022年首个交易周,已有128家A股公司接待机构调研并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其中,华东医药、甘源食品、京北方成为新年首批获逾百家机构扎堆调研的公司。
5、2022年首周,在景气赛道剧烈调整的情况下,A股主要指数单边下挫,市场开始担忧春季躁动已逝。同时,在“春季行情”一致预期落空的背景下,部分券商转而关注低估值板块的修复行情。
6、新年伊始,机构对银行股的热情仍在延续。在多家内外资机构看来,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点,随着不利因素逐步消除,银行股行情或在催化中。
7、高瓴2021年12月调研了11家A股公司,包括5家科创板公司,分别是惠泰医疗、高测股份、奥普特、传音控股、南微医学,这些公司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和新能源领域。
8、中金公司指出,市场无需过度悲观,结合近期地方稳增长政策细节出台,在部分前瞻性经济指标逐渐好转后,市场可能扭转低迷情绪并逐步转向积极,重点关注银行信贷、社会融资、发改委项目审批、财政支持加力、住房相关政策等方面。
9、年初的机构大幅调仓加速了“高切低”,高位赛道抱团瓦解再现,而稳增长至少是一季度的持续主线。市场对低位蓝筹的共识将更加强化,上半年行情起点将有所延后,短期调整带来更好配置时点。
10、新三板公司2021年业绩预告拉开帷幕。截至1月9日,已有超过30家新三板公司预告了2021年全年业绩。其中,预计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8家,占比约六成。预计下降的有10家,约占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