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四,上证指数报2845.78点,上涨0.43%,成交额4007.10亿。深证成指报8847.00点,上涨1.00%,成交额4640.81亿。创业板指报1732.36点,上涨1.93%,成交额1822.09亿。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500只个股下跌。两市成交额8648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272亿。
2、盘面上,BC电池、CPO、MR、证券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乳业、石油、零售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7.41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0.52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7.93亿元。
3、周四,恒生指数涨0.75%,报15391.7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51%,报3176.08点。国企指数涨0.76%,报5172.05点。恒大系概念股、光伏太阳能概念股领涨,鼎益丰控股涨超15%,融创中国涨超5%;互联网医疗概念股、猪肉股领跌。南向资金净流入5.8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8.47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出2.62亿港元。
4、截至1月1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42家,当日新增1家。总市值4006.81亿元,成交金额121.95亿元。
5、两市融资余额:截至1月17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8228.9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0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7436.5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29亿元;两市合计15665.4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28亿元。

1、深交所:截至2023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其中,非货币ETF合计资产规模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4971亿元,涨幅18.53%。尤其是以宽基ETF为主的存量产品成为配置资金的重要选择,占市场整体规模增量的85%。
2、中证报: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在最新回应固态电池材料进度方面多以测试、送样为主,不少公司直言尚不具备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能力。少数公司试产与规模化进度较为靠前,但仍有不少还处研发阶段,部分公司直言离规模化、产业化距离尚远。
3、证券时报:截至2023年底,近几只发行的北交所打新股新人数大占比仅3%左右。科创板打新人数占比超过30%。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或与打新模式有关,科创板市值打新,中签前不需要缴款,而北交所则是现金打新,中签前就要缴款。
4、发改委:2024年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强文旅、体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研制。
5、财联社:截至2024年1月18日,已有275家上市公司预披露2023年业绩情况,预喜率近八成,73家预计去年净利润至少翻倍。预告业绩增长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医药制造、电子等。深市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不乏净利润增幅在70%-80%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