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周五,上证指数收跌0.47%,报3038.97点,周涨0.27%;深证成指收跌0.53%,报9978.54点,周涨1.26%;创业板指收跌0.65%,报2005.24点,周涨1.88%。
2、上周五,恒生指数收跌1.76%,报17203.26点,周跌2.61%;恒生科技指数收跌3.28%,报3892.44点,周跌1.14%;国企指数收跌2.15%,报5900.82点,周跌2.50%。
3、上周五,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7.2906,跌0.0769%,周涨0.3104%;人民币中间价报7.1771,涨0.0014%,周涨0.0348%。
4、新三板:上周,新增5家挂牌公司,成交金额10.21亿,环比增加17.61%。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6283家。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成交金额达496.07亿元。
5、美股:上周五,道指收涨1.15%,报34283.10点,周涨0.65%;标普500指数收涨1.56%,报4415.24点,周涨1.31%;纳指收涨2.05%,报13789.11点,周涨2.37%。
6、欧洲:上周五,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1.28%,报7360.55点,周跌0.77%;法国CAC40指数收跌0.96%,报7045.04点,周跌0.07%;德国DAX30指数收跌0.77%,报15234.39点,周涨0.30%。

1、证券时报:业绩助推债基规模大涨,近期以来在中小公募身上尤为明显,并逐渐成为加速追赶的重要策略。依靠这一打法,有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单季度暴涨超185%,更有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挤进前100,甚至前70名。但考虑到去年11月底债市赎回潮的“前车之鉴”,依靠固收策略追赶的基金公司,仍需谨慎使用激进信用策略。
2、南方日报:“双11”期间,消费贷成为银行“暗战”的主战场。多家银行的消费贷年化利率基本为3%起步,与此同时推出各种利率促销活动价格战,通过发放红包、利率优惠券、活动抽奖等方式,个别银行优惠后的利率降到了3%。
3、财联社:今年新产能集中释放,需求同比略有下降,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价格出现单边下跌的趋势,截至10月底,主要产品跌幅约四成。业内称,现在库存堆积,需求疲软,预测行业至少两年内不会好转。
4、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决定对试点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要求予以调整。对于在试点地区进口的CCC认证范围内信息技术设备,认证委托人在申请CCC认证时,可以采用自我声明评价方式证明产品符合CCC认证电磁兼容性标准。
5、新华网:为服务好“双11”电商运输高峰,铁路、电力、民航等部门优化运力投放,强化安全保障,助力“双11”网络购物更加便捷高效。自11月1日铁路部门启动“双11”电商网购高峰期快运服务以来至11日,中铁快运累计发送货物37073.3吨,同比增长26%,其中11日当天发送货物3607.7吨。
